编者按:粤友钱配资
每一项研究的诞生,都离不开医者探求真理的执着;每一项成果的发表,都离不开医者坚持卓越的付出。由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基层赋能委员会特别策划的CACA专家说-STAR访谈项目暨科研洞见,大咖请讲,让我们走进研究者,解读数据背后的力量。
本期肿瘤医学论坛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蒋葵教授接受专访,就“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研究(ETER 100)”展开详细讨论。
❖特邀嘉宾❖

蒋葵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5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中西整合前列腺癌专委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 妇科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 委员
中国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促会肿瘤和缓治疗学分会 委员粤友钱配资
中国医促会妇儿分会外阴项目组 组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妇瘤学分会 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姑息与康复治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辽宁省妇幼健康协会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肿瘤医学论坛》:结合当前晚期肾癌的诊疗现状,请您介绍一下您加入该研究的初衷?贝莫苏拜单抗和安罗替尼作为国产原研创新组合治疗方案用于肾细胞癌一线治疗有哪些优势?
蒋葵教授:粤友钱配资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作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据统计,2022年在我国的新发病例已超过7万例[1],其中约30%初诊即为晚期,近30%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系统治疗是晚期RCC治疗的核心,其治疗模式已实现从细胞因子治疗、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跨越式发展。尤其自2015年起,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晚期RCC的二线治疗,此前单独应用靶向治疗的单一格局发生显著改变,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RCC的重要治疗方式[3]。临床指南的更新与推荐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反映了当前临床实践中的优选治疗策略。目前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方案已被纳入《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5》,针对透明细胞型RCC,该方案在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MDC)风险分层中,对中高危患者列为I级推荐(1A类证据),对IMDC低危患者及非透明细胞型RCC患者,推荐级别为II级[4]。
ETER100研究采用的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方案,是由国产原研创新药组成的靶免联合治疗方案。其中,贝莫苏拜单抗为创新型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安罗替尼则是口服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从中国临床诊疗维度来看,ETER100研究致力于以国药医国人,真正做到立足国情,以中国患者为主体,成功构建了中国晚期RCC的循证医学证据。
因此,我们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型PD-L1抑制剂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小分子TKI安罗替尼的治疗策略,希望为我国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肿瘤医学论坛》:ETER 100研究是贝莫苏拜单抗获批晚期肾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关键性研究,该研究中期分析结果荣登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Oncology》(影响因子:35.9)[5],作为文章作者之一,能否请您对文章数据做一个详细解读?
蒋葵教授: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核心亮点,经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研究结果显示:
● 总人群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9.0个月,优于舒尼替尼组的9.8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7%(P<0.0001);即使在更严格的“符合方案集”(排除未完成治疗的患者)中,这一获益依然显著:联合组 mPFS 19.0 个月 vs 舒尼替尼组 11.0 个月(HR=0.55,p<0.0001)。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亚组分析结果与意向治疗分析(ITT)人群一致,体现了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方案强大的疗效和广泛的适用性。
● 在总体人群中,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ORR达72%,而舒尼替尼组仅为25%(P<0.0001),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提升近三倍。
虽然总生存期(OS)数据目前尚未成熟,中位OS尚未达到,但初步分析已显示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具有OS获益趋势,可将死亡风险降低34%。
● 安全性方面,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的整体耐受性良好,与各单药已知的安全性特征基本一致,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ETER100研究提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疗效显著,整体耐受性良好,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选择。
《肿瘤医学论坛》:您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对我国今后肾癌领域的临床实践有怎样的指导意义?晚期肾癌治疗领域还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蒋葵教授:
该研究在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中取得的显著成果,对我国未来晚期肾细胞癌领域的临床实践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ETER100研究以中国患者为研究主体,利国利民。既往靶免联合药物研究多数在国外开展,很少纳入中国人群。虽然有些数据很亮眼,但未必符合中国国情,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有待商榷。ETER100研究致力于以国药用于国人,真正做到立足国情,以中国患者为主体。
其次,从全球视野来看,既往以PD-L1抑制剂为基础的靶免联合方案临床获益未达预期,靶向联合PD-L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不确定性[6-7]。贝莫苏拜单抗是继阿替利珠单抗、阿维鲁单抗之后,第三款用于晚期RCC治疗的PD-L1抑制剂,且其与安罗替尼联合的临床疗效数据,打破了上述临床应用困境。
ETER100研究成功证实了国产创新药的临床价值,为我国国产创新药的研发与临床转化提供了关键范例。未来,更多国产创新药有望经同类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后进入临床实践,进一步降低患者治疗经济负担,提升药物临床可及性。
展望未来,临床关注的焦点正从前线治疗转向后线挑战。当前肾细胞癌领域需重点关注二线和三线治疗,尤其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一线靶免联合治疗失败后,二线方案选择仍存争议。目前多项临床研究已聚焦后线治疗,尤其针对缺氧诱导因子(HIF-2α)抑制剂、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s)抑制剂靶点药物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新型免疫细胞治疗模式开展深入探索[8]。我国转移性肾细胞癌一线治疗已实现与国际并跑的突破性进展,未来二线治疗、三线治疗取得进展,有望显著提升患者的总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中华肿瘤杂志,2024.
[2]Choueiri T K, Motzer R J. Systemic therapy for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 376(4): 354-366.
[3]Li Z, Xi'nan S. Progress and comment on immunotherapy of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J].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20, 47(3): 149-153.
[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肾细胞癌诊疗指南2025.
[5]Zhou Aiping, Shen Pengfei, et al. First-line benmelstobart plus anlotinib versus sunitinib in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ETER100):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2025, Volume 26, Issue 9, 1145-1157.
[6]Rini BI, Powles T, Atkins MB, et al.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versus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IMmotion151):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3,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9; 393(10189): 2404-2415.
[7]Robert J. Motzer, et al. Avelumab + axitinib vs sunitinib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RCC): 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from the JAVELIN Renal 101 phase 3 trial. ASCO 2024. 4508.
[8]Jiang A, Li J, He Z, Liu Y, Qiao K, Fang Y, Qu L, Luo P, Lin A, Wang L. Renal cancer: signaling pathways and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ies. MedComm (2020). 2024 Aug 1;5(8):e676.
指导专家:蒋葵 教授 编辑:三一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顶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